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措勤縣磁石鄉,“氧氣吃不飽,風吹石頭跑”,自然環境比較惡劣。如今的磁石鄉,被評為阿里地區首個“自治區級生態鄉鎮”,獲得“自治區優秀基層黨組織”榮譽稱號,全鄉發展起15個產業項目,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愈發堅定。
磁石鄉的變化,離不開民族團結的助力。近年來,全鄉以習近平總書記“加強民族團結、建設美麗西藏”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,緊緊圍繞阿里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“一年筑基、兩年提升、三年鞏固”的總要求,堅持把維護祖國統一、加強民族團結作為一切工作的著力點,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行動的落腳點,以“三項舉措”為抓手,推進全鄉干部群眾和睦相處、和衷共濟、和諧發展。
磁石鄉舉辦“四講四愛”活動總結會
堅持思想先行 構筑民族團結精神家園
磁石鄉堅持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憲法、民族區域自治法、宗教事務條例等,不斷提高鄉村干部運用理論政策、法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全鄉在機關干部中開展“學民族政策法、做團結帶頭人”活動,在駐村干部中開展“送民族宗教政策法規進村入戶”活動,在學校師生中開展“中華民族一家親,同心共筑中國夢”系列文藝活動,實現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覆蓋。目前,“說有利于民族團結的話,做有利于民族團結的事”已成為每個磁石鄉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。
近年來,磁石鄉把機關“優秀公務員”“優秀共產黨員”、村居“五好家庭”“文明戶”、學?!叭脤W生”“優秀教師”等評選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緊密結合,把民族團結思想和行動自覺作為評選的首要條件,注重用先進感召和鼓舞人。鄉村黨員干部帶頭,深入開展“結對交友”活動,帶頭做好民族團結表率,引導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
堅持創新載體 實現民族團結全面提升
黨的十八大以來,磁石鄉堅持以“藏西先鋒、紅色阿里”黨建品牌創建為引領,創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載體,確保民族工作取得實效。
“黨建統鄉”,夯實群眾基礎。磁石鄉結合實際,實施“黨建+政治建設、思想建設、自身建設、經濟建設、制度建設、黨員干部隊伍建設、黨風廉政建設、平安團結磁石建設”八大工程,形成黨建統領全鄉各項工作的大格局。每月開展一次為行動不便黨員“送教上門”活動,每個行政村每月召開一次組織生活會,形成“六個一”工作法,進一步增進黨群、干群關系。
“生態立鄉”,建設美麗家園。近年來,磁石鄉確立了“黨建統鄉、生態磁石”的發展思路。全鄉干部進村入戶,向群眾講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和有關政策,各族群眾思想觀念逐步轉變,不再單純以牲畜多為榮,草場超負荷承載現象全部消除。同時,實施以“硬化、綠化、亮化、美化”為主的鄉村環境整治工程,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共生的目標,越來越多的群眾分享生態“蛋糕”,全鄉有1178人實現生態就業。
“脫貧強鄉”,促進和諧幸福。作為措勤縣貧困程度最深、貧困人口最多的鄉,面對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,磁石鄉立足4個行政村資源優勢,大興產業脫貧之路。近幾年來,磁石鄉共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,孵化培育產業項目15個,建立脫貧產業利益聯結機制,263戶貧困戶962人基本實現資金變股金、牧民變股民,基本實現貧困群眾“不離鄉、不離土”就近就便就業和穩定增收。
堅持實踐引領 推動民族團結縱深發展
開展“四進”教育活動。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鄉鎮機關、進村居、進學校、進家庭活動,把創建工作與其他工作同部署、同落實、同推進、同考核,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同頻共振,落地生根。
發揮宣傳導向作用。把宣傳教育作為開展創建工作的有力抓手,圍繞“三個離不開”“五個認同”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,充分利用轄區廣告屏幕、微信公眾號、橫幅標語等,做到宣傳教育常態化、全覆蓋。
發揮服務保障作用。針對外來人口多、流動性大的特點,磁石鄉積極做好外來務工經商人員服務管理工作,在鄉駐地成立了流動人口服務站,動態發布民族政策、就業信息等,開展法律援助,實施權益維護,讓外來人員真正享受與本地群眾同等的服務,獲得滿滿的歸宿感和幸福感。
(責編 龍慧蕊)
制作:李泓